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都有什么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共八章一百二十四条,涵盖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等内容。总则明确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等;车辆和驾驶人章节规范登记、管理事项;道路通行条件涉及交通信号设置;通行规定针对不同对象作出规范;事故处理明确流程;执法监督针对交警;法律责任列举处罚;附则解释用语含义 。
在总则部分,其立法旨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通行效率。适用范围为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及相关单位和个人,这里的车辆包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同时强调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也有责任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车辆和驾驶人章节,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登记作出详细规定,确保车辆合法上路。对于驾驶人,从驾驶证的申领到日常管理,都有严格规范,这是保障道路安全的源头。比如,驾驶人必须达到相应年龄、通过规定考试,才能取得合法驾驶资格。
道路通行条件方面,交通信号的设置至关重要。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共同引导着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合理的交通信号设置,能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发生。
道路通行规定细致入微,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乘车人都有不同要求。机动车要遵循限速、礼让等规则;非机动车要在规定车道行驶;行人需走人行道、遵守信号灯;乘车人也不得有影响安全驾驶的行为。
交通事故处理章节,明确了事故发生时车辆驾驶人的处理方式,如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划分赔偿责任,同时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和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保障受害者权益。
执法监督确保交警依法履行职责,接受社会监督。而法律责任部分,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制定了相应处罚措施,起到威慑作用。附则则对一些专业用语进行解释,让法律条文更加清晰明确。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轻微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其实,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拍照留存证据,包括事故全貌、车辆碰撞部位等。然后尽快撤离现场,避免影响交通。双方要明确责任,填写好事故协商协议书,记录好对方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方便后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