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交通法规新规定,责任该怎么划分?
交通法规新规定下,责任划分需依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及过错程度。首先判断行为与事故有无因果关系,存在因果关系才可能担责;接着考量过错严重程度,多方过错时需比较。责任划分一般有一方全责、双方主次责、双方同等责任三种情况,具体由交警综合判定 。
一方全责情况
若一方故意造成事故,毫无疑问该方承担全部责任。此外,若一方存在重大过错,比如闯红灯、超速、逆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事故发生,同样需承担全部责任。像追撞前车尾部、变更车道未让正在该车道行驶的车先行等多种明确的违规行为,也都是由违规方负全责。
双方主次责情况
当事故涉及双方且都存在过错时,会区分主次责任。主要责任方承担责任比例通常在60% - 90%,次要责任方承担10% - 40%。具体的比例划分,交警会根据事故发生时双方具体的交通违法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事故发生所起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定。比如一方闯红灯的同时另一方超速,此时交警就要仔细衡量双方过错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力大小,进而确定主次责任比例。
双方同等责任情况
若双方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相当,对事故发生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那么双方就各承担50%的责任。例如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且交通标志标线也未明确优先通行权的路口,双方车辆以相近状态发生碰撞,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判定为双方同等责任。
责任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并非简单随意,而是有着严谨的原则。行为责任原则表明有行为才可能负责任;因果关系原则要求准确认定行为与事故的因果联系;路权原则强调各行其道,包括借道通行和行人特殊原则等;安全原则涵盖合理避让和合理操作等方面;结果责任原则指出行为虽未直接造成事故,但加重了后果也要负责任。
总之,新交规下的责任划分有着明确细致的规定和原则,交警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定,以确保责任划分公平公正,保障各方合法权益。